报道截图
读好有字之书 多读无字之书
社会实践让寒假可盐可甜
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人既要读好有字之书,亦须多读无字之书,而社会实践便是学习人生经验、社会知识的重要载体。寒假,是一年一度的大学生返乡的高峰时期。对那些远离家乡、在外求学的学子而言,寒假意味着乡情与祝福,也代表着团聚与期盼。除了与家人共度佳节,喜庆团圆,这个寒假,许多大学生积极选择参加社会实践,让自己的假期生活变得可盐可甜。
■ 了解社会需求为成长打基础
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是青年人的“必修课”。社会实践为此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青年学子可以借助社会实践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为未来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北京科技大学“励志计划”的学员们就根据学校青马工程培训课程安排,在校团委书记王鹂老师、“励志计划”班主任牛小萌老师的带领下,于寒假期间赴粤港澳大湾区参与本年度青年领导力训练研学活动,拓宽自身能力视野,投身服务大湾区建设发展。
在为期一周的研学活动中,学员们不仅系统学习了情绪管理、演讲技巧,还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自己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研学期间,学校还安排了学员们走进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参观,与企业负责人进行零距离交流。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参观企业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产业发展的澎湃动能,也可以让其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明确个人的发展方向。
北京邮电大学的盖思琪、杨雨澎、杨耀三位同学也充分利用这个寒假,采取分批分地的方式,调研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北京总行、大庆油田和辽宁科技展览馆三地,了解了绿色金融运转模式和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逻辑与路径,认识到金融机构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有效地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转化为持续可用的清洁电力。
为此,寒假期间,来自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三名学生,来到北京市整村光伏的试点村——位于通州区的前疃村进行实地调研访谈,深入了解光伏发电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情况,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潜力,为推动“三农”工作提供参考。
实践团成员张家仪同学向本刊记者介绍说,本次调研他们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覆盖北京多所高校,共收集了515份有效问卷。访谈对象为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前疃村村民,实地观察主要针对光伏发电站和农户家庭用电情况。
调研期间,同学们向村委会了解到,前疃村还有发展生态旅游村的设想,作为北京市整村光伏的试点村,他们希望通过宣传、建设旅游村的方式,向北京市乃至全国展示当地光伏发电扶贫的效果。
调研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一致认为,光伏发电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不仅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的道路。为此,他们表示,青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理应依托学科、科研优势,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积极贡献,为推动光伏发电的落地提升、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年人的力量。
■ 用青春之姿展现志愿者风采
今年春节,北京市以“福满京城 春贺神州”为主题,举办了各类文化活动近万场,呈现传统年味浓郁、文化气息浓厚,供给丰富、便于参与的特点。
北京艺术中心春节期间前来观演人流量很大。为了保障活动顺利进行,很多单位都组织了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其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就组织了15名洋溢青春活力的志愿者到北京艺术中心现场提供志愿服务。
据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此次志愿服务分别在2月14日、2月18日两天。面对偌大的音乐厅,学校志愿者们凭借丰富的志愿经验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有效做好来客分流、秩序维护、馆内引导、协助储物及内外场两次检票等方面的工作,顺利完成此次志愿服务。
对于此次志愿服务的组织工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黄勇表示,春节期间,北二外学生志愿者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热情周到的工作,持续为北京艺术中心新春艺术活动增添志愿亮色,助力首都群众高质量享受艺术文化生活。通过春节的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服务首都志愿事业的贡献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还可以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淬炼真才实学,在实践中了解如何去为社会作贡献。黄勇同时表示,新的一年,北二外志愿者将继续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最饱满的精气神、优良作风和专业本领砥砺前行,为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贡献青春和力量。
寒假期间,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北京)的很多同学在返乡期间都积极参与到当地的各类志愿活动之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志愿服务初衷。
“‘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因此,我在假期就参与到了家乡县团委和当地眼科医院开展的关爱‘一老一小’,点亮‘睛’彩暖冬行动当中。”湖北省孝昌县的王子寒同学介绍说,行动中,他积极配合眼科医生为村里老人小孩开展公益义诊、普及护眼知识,主动上门探访空巢老人并送上生活物资。不仅如此,他还在“寒假学堂”志愿服务项目中,深入社区,与孩子们一起搭积木、做电学实验等小游戏,利用所学知识,向他们解释有趣的实验现象当中所蕴含的科学常识,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的曹玥旻同学则结合苏州北站客运实际情况,在候车大厅、南广场、北广场、志愿者服务台、出租车上客处等点位为有需要的旅客提供咨询服务,维持车站内秩序,对重点旅客进行帮扶,协助车站工作人员进行出入站检票,用自己的志愿服务为返乡旅客送去温情暖意。
■ 重新发现家乡美并为它代言
对许多大学生而言,返乡实践还是“重新发现家乡”、接受教育的过程。离家求学再归来,熟悉的地方亦有风景。走入故乡山川,在饱览美景的同时,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很多返乡大学生在这个寒假用自己的所学回馈家乡开发文创、为家乡代言。
寒假期间,北京科技大学“贝壳东南归”红色之旅实践团就配合青岛地区地方团委等部门,作为青年志愿者协助进行红色教育和红色文化的整理、普及和宣传工作,以开展“老政策,新变化”主题调研活动、五四运动故事整理宣传活动和设计青岛地区红色旅游地图为项目特色,共同重温红色故事,感悟党的革命精神,积极宣传五四精神。
“贝壳东南归”红色之旅实践团只是学校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众多团队的代表。据悉,北京科技大学的很多同学在这个假期分别前往北京、重庆、山东、陕西等地,依托家乡的红色资源,寻访红色足迹、挖掘红色故事……
学校团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旨在通过开展红色寻访与理论宣讲的贯通方式,让学生切身体悟在党的领导下国家的发展历程与发展成就,体悟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等领域发生的巨变。
■ 学以致用深入基层增长才干
很多同学在接受采访时都对本刊记者表示,对于大学生而言,参与社会实践除了受教育,也是增长才干的过程。为此,很多同学利用寒假,走上工作岗位,真正体验了一下职场生活。
寒假期间,北京邮电大学的曹宸、任耀东两位同学,就到北京某通讯技术公司负责技术支持工作。孟钰明、吴勇皓、韩宇驰三位同学,则到沈阳某机器人自动化公司进行社会实践。
曹宸坦言,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虽然短暂,但让他们学到了很多专业领域的知识,加深了对通信工程的认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在这里,我们不仅熟悉了一家通信技术公司的运作流程,还对光网络技术体系、产品及市场动态有所了解;结合冀北电力唐山SDH改造项目让我们知道了项目运作和项目管理的过程;通过探讨光网络自主可控以及国产化趋势面临的一些问题,也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科研的方向起到指引作用。”
孟钰明表示,实践期间,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只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术能力的提升,更有所在企业的人文情怀,特别是该企业在科技自立自强和东北振兴中的作用。“这种实践所带来的感受,让我更加坚信科技创新的力量能够推动社会进步,激发了我对科技领域探索的热情和对未来的责任感。”